中国茶文化学论纲(七)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中国茶文化学论纲(七)

茶文化事象的上述特点,规定着、影响着、制约着中国茶文化学的发展方向与运行轨迹。但是,茶文化事象并不等同于茶文化学,前者是事物的客观存在,后者是进行理论的构建;前者是学术研究的基础,后者是在坚实的土地上矗起的大厦。正因为如此,建筑在茶文化事象之上的中国茶文化学,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。

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《茶理玄思·茶论新说揽要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)中论文摘要的内容。

2.中国茶文化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

茶文化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,但又是一门开放的学科。它不断地吸取其它学科的养料,滋养和完善自身。


中国茶文化是儒、道、佛合流的产物,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,融儒、道、佛三教为一体的。道教与茶的关系也许比佛教更为久远。道教追求清静无为和神仙世界,认为长期饮茶可以使人轻身换骨,羽化成仙。因此,各地道观大都有自产自用的“道茶”。佛教在茶的种植、饮茶习俗的推广、茶宴形式的对外传播方面,都有巨大贡献。茶与佛教“因缘”深长,自古就有“茶禅一味”的说法。提神生津、营养丰富的茶,是僧侣们最理想的平和饮料饮茶也最符合佛教的道德观念。在唐代,由于高僧从谂禅师嗜茶成癖,连“吃茶去”三个字,也成了禅林法语。宋朝寺院,逐渐形成庄严肃穆的茶礼和茶宴,日本南浦昭明禅师将“径山茶宴”仪式带回日本,形成和发展了日本的“茶道”。“天下名山僧侣多”,“自古高山出好茶”,历史上许多名茶往往都是最初出自禅林寺院。而茶叶传播到朝鲜和日本,佛教也有着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

不过,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还是儒家学说。茶虽然给人以刺激,使人兴奋,但人们对它是乐而不乱,噌而敬之,能使人在冷静中对现实产生反思,在沉思中产生联想,在联想中把自己带到生活的彼岸,充满淡泊的情趣。品茶时需要安详静谧的心境,清雅简朴的环境,情洽和谐的茶友,精美协调的茶具,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美学精神。客来敬茶,以茶留客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。宋代杜耒的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;”清人郑清元的“一杯春露暂留客,两腋清风几欲仙。”这些诗句都对此作了形象的描述。这一切,全是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,是儒家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的体现,儒家中庸、和谐精神的反映。正因为如此,唐人就已提出“以茶利礼仁”、“以茶表敬意”、“以茶可行道”、“以茶可雅志”。也就是说,从饮茶这种日常生活行为中,可以寻求超出物质享受、感官快乐之外的更高层次的精神目标——礼义仁德。而以“礼”为中心内容的道德观念,又包含着尊君、重礼、尊长、养老、修身、治国等多重深层意义。

当然,整个深远的茶文化思想和广博的茶文化体系所熔铸的各方面内容,不单是儒、道、佛三教,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。诸如:茶文化经常与旅游、交际相结合。古人每登名山大川,必饮该地名茶;以茶接风洗尘,以茶交友欢会,等等。茶与诗歌息息相通,历代的咏茶诗词不下数千首,远在先秦就有了关于茶的诗篇,南宋大诗人陆游一人就写下茶诗三百余首,这些诗既歌颂茶的品格,又抒发了自己的襟怀。茶还与书法“联姻”,历代书迹中有茶事,历代茶事中有书家,历代书法作品和文字学的轨迹,也是考察茶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。茶成为歌舞的题材,歌舞又成为宣传茶的媒介。多姿多彩的茶歌茶舞是民间最普遍的歌舞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此外,茶戏、茶民俗、茶建筑等等,无一不是如此。茶文化之所以与各方面融汇于一体,就在于各方面具有共同的审美理想、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,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。

相关阅读

中国茶文化学论纲(一)

中国茶文化学论纲(二)

中国茶文化学论纲(三)

中国茶文化学论纲(四)

中国茶文化学论纲(五)

中国茶文化学论纲(六)

来源:世界茶文化图书馆 作者:余悦 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